2014年6月23日,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桂林为首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桂林非遗文化有以下这些:1、恭城瑶族山歌;2、灵川桂剧;3、桂林字牌;4、桂林石画;5、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6、桂北傩面具制作技艺;7、桂林黑茶制作技艺;8、荔浦双料制陶技艺;9、沙子丸子制作技艺;10、金属箔镌铭技艺;11、石崖茶制作技艺;12、糖环制作技艺;13、龙胜壮族鱼生;14、王氏中医正骨疗法;15、永福瑶族服饰;16、白沙“六·廿三”会期;17、平乐妈祖节;18、平乐会期。
一、桂林自然遗产:桂林卡斯特
2014年6月23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审议,将我国申请的自然遗产扩展项目“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其中,桂林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重要提名地,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也填补了广西在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空白。
桂林山水的独特性足以让它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这也是中国最美的一张名片。
二、桂林文化遗产:米粉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茶俗(瑶族油茶习俗)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予以公布。
这份名录中,桂林有两个申报项目成功入围,分别是传统技艺门类中的“米粉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民俗门类中的“茶俗(瑶族油茶习俗)” 。
桂林山水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的代表。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桂林为首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申遗成功,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8年8月,桂林市兴安灵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桂林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