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稻,是指一年只种一季的水稻,它是相对于一年种两季的早稻、晚稻而言的。
中稻一般在中秋节前后收割,收割后到第二年5月前后耕种,期间有六七个月的时间空闲。
长达半年的空闲耕地,是用来轮作还是空置好?答案当然是轮做好,但实际上空置的也不少。
下面我根据桂林周边农村的情况,介绍中稻收割后,农田的使用情况。
待收割的中稻
一、中稻收割后,种植蔬菜。
桂林市冬季气候相对温暖,有利于秋冬蔬菜生产,是南方重要的秋冬蔬菜生产基地。
中稻收割后,很多农民回重新整理农田,在田地里种植蔬菜。桂林每年种植秋冬蔬菜约160万亩左右(数据来自桂林农业局),约占可灌溉耕地的一半。
秋冬蔬菜生产周期短、效益高,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桂林农村种植的蔬菜以白菜、萝卜为主,其他如莴笋、葱、蒜、豌豆等都有种植。
白菜:图片来自中国农业信息网(作者:桂林市农业局)
莴笋
二、中稻收割后,播撒绿肥种子,建设美丽乡村。
桂林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因此很多地方的稻田、耕地连片播种油菜花、紫云英花、苕子花、茹菜花、豌豆花等,春季到桂林农村,到处是花海。
有的乡村,没有种植蔬菜的传统,蔬菜销路不畅或者没有技术、劳动力等原因,村民不愿种植蔬菜,因此当地村委、政府或村民个人在农田播撒油菜、紫云英等绿肥种子,目的是让乡村建设更漂亮。
花海之后,紫云英、油菜等可以作为绿肥或收割种子榨油。
因此在桂林农村,中稻收割季节,在田地里播撒绿肥种子的情况比较普遍。一是可以美化乡村,二是可以做绿肥,三是比较省事,不用管理。
油菜花
紫云英
三、中稻收购后,少数地方会种植草莓、水果玉米等生长期短的水果。
部分地方有种植草莓的传统。草莓的种植季节可以与中稻种植完美衔接。
种植草莓、水果玉米,目前面积不大,但效益不错,有逐渐扩展的趋势。
四、中稻收割后,也有少量耕地会空置。
一些偏远乡村、一些边角、零散耕地可能会空置。一些田地的主人无力或无心种植蔬菜,也没有免费的绿肥种子,有可能让耕地闲置整个冬季。
零散、偏远田地,这种情况也是不少的。
冬季闲置的田地
中稻收割后,轮空时间比较长,如果种植经济作物,对农民增收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一些农民没有种植技术,或者担心销路问题,不愿种植。
也有一部分农民,种植中稻,本身只是为了家庭口粮,主要劳动力在外打工,没有在家务农,农田闲置也是无奈之举。
长时间农田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是否可探索农田短期租赁?
首先谢谢邀请,关于这个稻田是轮作还是空置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得要看是南方还是北方,南方相对于天气来说比较暖和,气候湿润,四季如春,比较适合植物的生长,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个人觉得是可以轮作的。
但是比如北方,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大,只能春天播种到秋天收割,然后步入冬天温度太低,不适合农作物继续快速生长,所以根据南北方气温,气候差异大,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再做打算,以上是我个人意见,希望能有所帮助!
南朝 梁 沉约 《齐司空柳世隆行状》:“临 姑苏 而想 八桂 ,登 衡山 而望 九疑 。” 唐 韩愈 《送桂州严大夫》诗:“苍苍森 八桂 ,兹地在 湘 南。” 明 杨基 《忆弟》诗:“ 青州 信息稀, 八桂 音书绝。”
广西雅称——“八桂”的由来 广西盛产桂树,连片成林。桂树有两种,一是药用玉桂,全身是宝,叶子可榨油,皮肉是贵重药材并可制作香料,从古以来就是地方向朝廷进贡的珍贵物品;一种是观赏性的桂花,色白淡黄,清香飘逸。美称广西为桂,可溯至先秦,缘由一是依广西盛产桂花树而定,二是秦始皇设桂林郡,就是以桂林盛产桂树桂花而命名,广西历代首府设在桂林而拓展为广西别称。“八桂”之“八”,其意为大且多,茂盛丛生。桂树大片成林、桂花满地故称桂林,桂树桂花之多特美称“八桂”,“八”泛指大而多,并非确切的数字。
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设置桂林、南海、 象郡三个郡,今天的广西含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份及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一部份,为广西设郡之始。
唐太宗贞观后,分全国为10个道,广西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南道分为东、西两道。 广西为岭南西道,基本形成了广西后来行政区疆域的轮廓。
宋朝的时候,全国分为15路,广西地方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由此开始。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