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别名
八桂、桂州、始安、静江。
初设于公元前214年,位置约在今广西一带,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桂林郡之所以取名桂林,与境中多桂树有关。
考诸典籍,“桂林”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其《海内南经》有“桂林八树,在番隅东”的记载。“桂林”之名,始于秦代,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号。秦朝时期叫桂林郡辖地,汉代叫始安县[西汉] 安侯国[东汉],隋唐时期叫桂州 & 临桂县,宋元时期叫静江府。明朝至今叫桂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最早叫象郡,因为有一座十分闻名于世的象鼻山,所以最早这里叫象郡,是秦始皇设立的。到了汉代,正式改名叫桂林郡,属于汉代十三州的交州管辖,从那时开始就一直叫桂林了。
静江是广西省桂林市的古称。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前,尝领静江军节度使。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元改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故桂林在南宋、元时期又称为“静江”。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改静江府为桂林府,从此正式确定了桂林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