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资源县:七月半河灯歌节
资源县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七月十三日—十五日),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七月半河灯歌节
桂林市龙胜县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红瑶同胞能歌善舞,民间体育活动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十分有趣。红瑶妇妇女爱盘发,头发又黑又亮而且很长。红瑶姑娘爱比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要有文化、善言善歌、心灵美。因此,对山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使红衣节内容丰富、非常活跃。
一年一度的红衣节,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举行于龙脊山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风景名世界。谁不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即使你本人不能亲临目睹桂林那山那水,那情那景,但也能从诗词中领略到桂林风景秀丽的山水画卷。

不去桂林,也能吃上桂林红油米粉。桂林红油米粉就是桂林的金字招牌。在广东东莞,桂林红油米粉店随处可见,进入小吃店,老板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桂林红油米粉,加上桂林有名辣椒酱,真是香气扑鼻,色香味美诱人,吃上了一碗桂林米粉,就是一种美享受,就是一生难忘记忆。

桂林文化遗产,民间曲艺,民间手工艺等等,共8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之多,内容之广。

桂林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璀璨的文化遗产,不仅有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起桂林,我们可以想到桂剧、彩调,小时候特喜欢跟爷爷奶奶去听桂剧和彩调表演了,那时候还跟着戏剧人员学唱简单的台词,逗得爷爷奶奶哈哈大笑。
桂林历史久远,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民间音乐、手工技艺、民间文学、民间舞蹈等等挺多的。桂林的《贺郎歌》挺出名的,每逢结婚,新郎家里吃晚餐喝酒就会唱《贺郎歌》,简单易学,移风易俗,朗朗上口,贺郎贺郎,调动现场气氛。桂林的民间手工技艺也挺出名的,比如说桂林米粉,发源兴安,秦始皇修筑千古灵渠的时候兴起,代代相传,如今名扬天下,四块二两桂林米粉,配上香喷喷的锅烧、香菜葱花、独门卤汁、酸豆角辣椒酱等,味道诱人,美味可口。桂林三宝的制作工艺也挺精致的,手工剁制红彤彤的辣椒酱、开胃菜豆腐乳、桂林三花酒。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