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悟空邀请问答
在回答这道题之前,先说一说这个“圩”字,这个字有两种读法:一个是念(音虚),另一个念(音卫)。
这个字一般很少用,也就是说是一个并不多见的字。
圩(卫),一般是指低洼地方的水,在建国之前我们家乡发大水时,一般都围着村子建一道防水墙,按家乡话讲叫做圩子墙,是用来防水用的 。
而另一种读法叫做圩(虚),这种叫法指的是集市,一般都是南方才有,比如说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一带。
而北方是没有这种叫法的,在北方一般都叫集市,我们家乡话叫做赶集。
如果按标题的意思,应该指的是在明朝时桂林市有一个地方是一个木材市场。
如果按现代用语的话,应该是指这个地方是一个木材批发的地方,因此故为倒木圩。
至于这个地方现在叫什么名字,应该是不好详查了。
因为从明朝到现在都几百年下来了,桂林是的变化是很大的,早已经是旧貌换新颜。
即便是当地的桂林市人,也不见得就能知道,更别说我们这些北方人了。
仅此而已!
悟空,你又淘气了,这个问题好偏门。
翻查了半天资料,找不到倒木圩这个地方。而且众口一词的说,倒木圩就是如今的钦州街。
钦州街?香港倒是有一个,位于九龙深水涉,在那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当然是十分繁华的商业区。但此地和桂林相距遥远,当然与题说之倒木圩南辕北辙了。
这个问题不能白答,普及一下圩这个字吧。
圩是多音字。读xu音(一声)时,是集市之意。读圩wei音(二声)时,是土堤的意思,如工信部长苗圩。当读yu(二声)时,是凹的意思,如圩顶。
由此联想到一个地名叫盱眙县,属江苏淮安下辖。有次一个坏家伙考我,我直接说出应该念“于台”,他笑得差点背过气去。这两个字应该同音“须臾”,别再走我的老路。
而倒木圩这个地方,不妨推论一番,既然如今叫钦州街,明朝时应是个集市,因此发音该是倒木圩(虚)。
1.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桂林属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后,桂林便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桂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地位越来越突显。“桂林”之名,始于秦代,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2.因桂树成林称为桂林
静江是广西省桂林市的古称。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前,尝领静江军节度使。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元改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故桂林在南宋、元时期又称为“静江”。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改静江府为桂林府,从此正式确定了桂林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