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以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鼻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
象鼻山是桂林市区最靓丽的名片,只要是到桂林旅游的人都会想看看象鼻山。
前些年听说过,一位高校老师全家人到桂林玩,开着小车在漓江边找象鼻山,转来转去就是看不见象鼻山,非常沮丧。回去跟同事说起才知道象鼻山被“藏”起来了,不买票是看不到的,他感到难以理解,怎么这么小气?
当然,这只是极端特例,而网络上吐槽桂林的这种做法的人确实是不少,好些人说以后再也不会去桂林了。
当然,景区门票收入很重要,关系到政府的财税和管理人员的收入、景区的运行维护等,也涉及到桂林市民的福利。
确实,散客在江边如果能够看到象鼻山,而且能够照相留念,就不太会买门票进去看,从这个角度看是减少了门票收入。但是,游客因此心情舒畅,就会流连忘返,在桂林多玩一两天,他的消费不是比门票多得多吗?象鼻山景区收入的损失换来整个桂林市的收入增加,得失之间如何平衡应该是政府的责任。
进一步想想,心情舒畅的游客口中的桂林形象会向四面八方传导,这不是要赛过多少广告宣传?不但以后散客越来越多,旅行团的增加也会直接给象鼻山景区带来更多收入,这就不仅是两全其美,更是多赢。
我有一个猜想,不知道对不对:桂林市的有些景区好像是承包给一些私人老板。如果是这样,景区收入大部分应该是进入他们的口袋,政府能有多少税收?我为什么这样猜测,是因为看了与象鼻山隔江相对的訾洲公园,整个訾洲岛面向漓江一侧也被竹木围得密不透风,既没有观景台让游人欣赏漓江风光,更别说搞一条江边步行道了,尽让旅行团看一些不着道的景点,很没意思。好像是跟象鼻山景区有什么默契?
这些年,感觉到桂林市区越来越萧条,最明显的就是西城路一带的步行街、美食街,当年的热闹景象已经消失。这可能与新冠疫情有关,但愿是我的错觉吧!
很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桂林山水甲天下,奔着这个过去的要凉!山山要收费,洞洞有门票!荒谬绝伦!很多原本好好的石山被房地产开发彻底挖石铲平,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还是那些人,只是换了地主。
不远,可以坐公交车或者打的。路程7.9公里,全程约需50分钟,途径12个站点,共换乘1次,步行726米。
步行约70米,到达桂林北站乘坐100路,经过12站,到达阳桥步行约660米,到达终点。
评论列表 (0条)